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
中央大學李瑞騰教授 七秩著作展暨新書發表會
2022-12-08
在中央大學總圖書館開幕,有感於高等教育制度震盪、人文學科式微、各校教授風波不斷,特籌辦「李瑞騰教授七秩著作展暨新書發表會」,為期3周從12月6日至25日止,展出李瑞騰教授著作專書27種,所編圖書70餘種。展示其教研表現及面向文壇積極性的成果,並對話時代潮流,呼喚同道之人,共同護持人文素養命脈。
新書發表會發表5本新書,分別為李教授著作3本及報導、側寫李教授的專書2本:《像我這樣的教授》、《府城四年》、《阿疼說》、《從愛出發—李瑞騰教授七秩榮退紀念文集》、《深情回望—李瑞騰受訪錄》等。
李瑞騰教授1952年南投草屯出生,1991年至中央大學中文系任教至今,長達31年的教學資歷,曾任中文系主任、文學院院長、出版中心總編、人文研究中心主任、人文藝術中心主任,也曾借調至台灣文學館館長。這次展覽,集結李教授畢生著作和教學成果,以及校內校外主編的各種出版品,呈現一位人文學者的專業知識與人文關懷的情操。
適逢李教授70歲生日,同時進行新書發表會,是一場溫馨的座談會,與會來賓有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、副校長吳瑞賢、教務長王文俊、學務長林沛練、文學院院長林文淇、人事室主任郭春錦、中文系系主任與老師們、昆曲博物館館長洪惟助、李教授的學生們,親臨現場嘉賓,紛紛表示對李教授的教學典範與著作的讚揚。
學生康佩由衷感激的表示「無法想像沒有李老師的中央大學,老師把畢生最美好的歲月都留給了學校,留給了學生」,言語間流露出感謝不捨之情。林沛練表示,李老師上課很有創意,爆發力十足,書是一套一套的出版,每天都有令人驚奇的創新發表,散文新詩字字珠璣,對台灣現代文學影響深遠,學校裡的碑文公告,大都出自李老師的手稿,將央大的人文歷史融入碑文之中,深厚的文化底蘊令人讚嘆。
中文系系主任卓清芬提及李老師教學有40年之久,正逢李老師70大壽,選在今年12月舉辦新書發表會別具意義,往昔李老師舉辦藝文相關活動,諸如琦君研討會、詩之夜、余繼中的講座…等,也結合了中央大學在地的人文素養,書寫一系列的書籍,例如《小行星的故事》,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,值得肯定。
學生汪淑珍現任靜宜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副院長表示,李老師曾說,要走自己的路,不要太在乎別人的眼光,不要擋到別人的路,有時候我們會不自覺的發光,可能擋到別人的路,也因此傷害別人。這讓我凡事學會多替別人想,有能力要幫助別人開路,學會低調低調再低調,至今我仍然不敢或忘,且受用無窮。
中文系系主任卓清芬提到李老師教學有40年,今年又是李老師的70大壽,選在今年12月為他舉辦新書發表會別具意義,過去李老師舉辦藝文相關的活動,諸如琦君研討會、詩之夜、余繼中的講座…..等,老師也結合了中大在地的人文素養寫了一系列的書籍,例如《小行星的故事》,前無古人後無來者,深獲肯定。
值得一提的是,透過這些書所呈現的形象如千手觀音普渡眾生,老師把工作和同事、學生的關係,當作修行的試煉,從來沒有對任何事有微詞,這是很高深的修煉。
師母楊錦郁風趣地說,我的視野與李教授的視野是完全對立的,因為彼此工作作息不同,李教授經常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,半夜起床,又是繼續工作的時間。在介紹5本新書中《阿疼說》一書,說明「阿疼」這兩個字對我們都具有特別的意義,叫他阿疼的人,通常是大學研究所時代的朋友,疼有疼痛、疼惜兩個意義,對他自己而言,他把疼痛留給自己,疼惜留給別人。「愛」是有對價的,但「疼」是沒有對價關係的,疼代表有能力、有更多的能量來疼愛別人,疼惜家人、同學和許多不相干的人,「疼」對李老師來說,是生命裡很重要的字。
《深情回》這本書,是師母20幾歲時和李老師共同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,就叫做深情,結婚至今超過40年,這本是敘述,他生命的核心,由「深情」再到「深情回望」,相信對李老師來說,這是一段深情款款的回望。
《府城四年》這本書,相較之下是感到情緒複雜的,但有助於我理解,李老師在外界互動做事的因由,作為一個文化人,我也很感動,在府城生活4年,對家人來說是很大的折衝,當時他尚在文學院院長任內,因為台灣府城有資源推廣文學,而決定選擇錢少事多離家遠的工作,感謝這4年的府城歲月,讓我們彼此成長很多,因而才有此書的發表出版。
李瑞騰教授勉勵在場每個人都該找到與自己相應,而且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,並且與生命互相結合,便能更加圓滿,生活穩定,必須扎根,且根扎得愈深,能照顧的人就越多,廣結更多善緣。
新書發表會發表5本新書,分別為李教授著作3本及報導、側寫李教授的專書2本:《像我這樣的教授》、《府城四年》、《阿疼說》、《從愛出發—李瑞騰教授七秩榮退紀念文集》、《深情回望—李瑞騰受訪錄》等。
李瑞騰教授1952年南投草屯出生,1991年至中央大學中文系任教至今,長達31年的教學資歷,曾任中文系主任、文學院院長、出版中心總編、人文研究中心主任、人文藝術中心主任,也曾借調至台灣文學館館長。這次展覽,集結李教授畢生著作和教學成果,以及校內校外主編的各種出版品,呈現一位人文學者的專業知識與人文關懷的情操。
適逢李教授70歲生日,同時進行新書發表會,是一場溫馨的座談會,與會來賓有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、副校長吳瑞賢、教務長王文俊、學務長林沛練、文學院院長林文淇、人事室主任郭春錦、中文系系主任與老師們、昆曲博物館館長洪惟助、李教授的學生們,親臨現場嘉賓,紛紛表示對李教授的教學典範與著作的讚揚。
學生康佩由衷感激的表示「無法想像沒有李老師的中央大學,老師把畢生最美好的歲月都留給了學校,留給了學生」,言語間流露出感謝不捨之情。林沛練表示,李老師上課很有創意,爆發力十足,書是一套一套的出版,每天都有令人驚奇的創新發表,散文新詩字字珠璣,對台灣現代文學影響深遠,學校裡的碑文公告,大都出自李老師的手稿,將央大的人文歷史融入碑文之中,深厚的文化底蘊令人讚嘆。
中文系系主任卓清芬提及李老師教學有40年之久,正逢李老師70大壽,選在今年12月舉辦新書發表會別具意義,往昔李老師舉辦藝文相關活動,諸如琦君研討會、詩之夜、余繼中的講座…等,也結合了中央大學在地的人文素養,書寫一系列的書籍,例如《小行星的故事》,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,值得肯定。
學生汪淑珍現任靜宜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副院長表示,李老師曾說,要走自己的路,不要太在乎別人的眼光,不要擋到別人的路,有時候我們會不自覺的發光,可能擋到別人的路,也因此傷害別人。這讓我凡事學會多替別人想,有能力要幫助別人開路,學會低調低調再低調,至今我仍然不敢或忘,且受用無窮。
中文系系主任卓清芬提到李老師教學有40年,今年又是李老師的70大壽,選在今年12月為他舉辦新書發表會別具意義,過去李老師舉辦藝文相關的活動,諸如琦君研討會、詩之夜、余繼中的講座…..等,老師也結合了中大在地的人文素養寫了一系列的書籍,例如《小行星的故事》,前無古人後無來者,深獲肯定。
值得一提的是,透過這些書所呈現的形象如千手觀音普渡眾生,老師把工作和同事、學生的關係,當作修行的試煉,從來沒有對任何事有微詞,這是很高深的修煉。
師母楊錦郁風趣地說,我的視野與李教授的視野是完全對立的,因為彼此工作作息不同,李教授經常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,半夜起床,又是繼續工作的時間。在介紹5本新書中《阿疼說》一書,說明「阿疼」這兩個字對我們都具有特別的意義,叫他阿疼的人,通常是大學研究所時代的朋友,疼有疼痛、疼惜兩個意義,對他自己而言,他把疼痛留給自己,疼惜留給別人。「愛」是有對價的,但「疼」是沒有對價關係的,疼代表有能力、有更多的能量來疼愛別人,疼惜家人、同學和許多不相干的人,「疼」對李老師來說,是生命裡很重要的字。
《深情回》這本書,是師母20幾歲時和李老師共同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,就叫做深情,結婚至今超過40年,這本是敘述,他生命的核心,由「深情」再到「深情回望」,相信對李老師來說,這是一段深情款款的回望。
《府城四年》這本書,相較之下是感到情緒複雜的,但有助於我理解,李老師在外界互動做事的因由,作為一個文化人,我也很感動,在府城生活4年,對家人來說是很大的折衝,當時他尚在文學院院長任內,因為台灣府城有資源推廣文學,而決定選擇錢少事多離家遠的工作,感謝這4年的府城歲月,讓我們彼此成長很多,因而才有此書的發表出版。
李瑞騰教授勉勵在場每個人都該找到與自己相應,而且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,並且與生命互相結合,便能更加圓滿,生活穩定,必須扎根,且根扎得愈深,能照顧的人就越多,廣結更多善緣。
最新消息
普中頒贈好苗子獎學金 學子分享學習成長歷程
2025-09-02人間佛教研究英文論文集第七冊出版 探討應用管理
2025-09-02新馬寺親子講座 父母把「尊重小孩」養成習慣
2025-09-02如來寺供僧法會 展現南美洲佛教信仰力
2025-09-02新馬寺首辦兒童哲學思考教室 將開辦國文假期精進班
2025-09-02《僧事百講》英文版套書隆重推出 叢林常識邁向國際
2025-09-02北市義消總隊佛館祈福 淨化身心吉祥如意
2025-09-02北馬區大專佛學生活營 共學《金剛經》體悟生活般若
2025-09-02柏林佛光山皈依典禮 正信三寶弟子歡喜多
2025-09-02新加坡佛光山供僧道糧回向 回向世界和平
2025-09-02
相
關
消
息
人間佛教研究英文論文集第七冊出版 探討應用管理 2025-09-02
《僧事百講》英文版套書隆重推出 叢林常識邁向國際 2025-09-02
《中國佛教文學史》簡體字版出版 系統梳理兩千年佛文交融史 2025-06-25
南天大學人間佛教中心10周年 《從願景到影響》紀念專書見證慈悲實踐 2025-06-05
人間佛教國際語言橋梁 《中英人間佛教詞彙選—2025增訂版》隆重推出 2025-05-20
《佛教叢書6.佛陀》英文版第一冊 佛陀故事啟發人生 2025-05-20
《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》新書 5月10日發布會 2025-05-07
馬佛光文化首部獻禮 心保和尚《光中出塵》新書推介 2025-04-23